1996-20敦煌壁画(第六组)整版套票

  • 本店售价: 回收价格电议
  • 商品货号: 10
  • 点击次数: 7090

【藏品名称】 1996-20 敦煌壁画(第六组) 整版套票

【藏品品相】 全品

【图案面值】

 T(4-1)五代·五台山图  10分 2073.7万枚

 T(4-2)五代·于阗国王  20分 3524.1万枚

 T(4-3) 宋 ·观音济难  50分 2595.9万枚

 T(4-4)西夏·供养菩萨 100分 2051.3万枚

  小型张  元 ·千手观音 500分 1625.2 万枚

小型张邮票规格 46×102毫米

小型张外形规格 96×135毫米

【发行日期】 1996年8月15日

【邮票规格】(第1、2图)40×54毫米;第3、4图)54×40毫米

【齿孔度数】 11度

【整张枚数】 28枚

【版        别】 影写

【设  计  者】 吴建坤 任宇

【印  制  厂】 北京邮票厂

【藏品介绍】  

  这是《敦煌壁画》系列邮票的最后一组,内容为唐代以后的敦煌壁画。唐代以后,敦煌石窟历经五代、北宋、西夏、元等时代的发展、演变呈现出不同的面貌,出现不少新的壁画题材。4枚邮票分别为:第61窟西壁的五代“五台山图”(局部),描绘了当年朝山的行旅;第98窟的五代“于阗国王”是一副大幅供养像,反映了当年敦煌地方政权特别注意同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和睦相处;第55窟的宋代“观音济难”(局部),描绘一只船在水中遇难,船上人念观音名号,观音显形救助;其艺术形象更加贴近现实;第328窟东壁的西夏“供养菩萨”,4个菩萨姿态各异,形象优美,是很有代表性的西夏壁画。小型张的画面为第3窟的元代“千手观音”图,画出观音菩萨以千手千眼普济众生的形象,用笔一丝不苟,集中国古代人物画造型技艺之大成,是敦煌壁画最后发展阶段十分辉煌的作品。全套共4枚。

 

【藏品价值】

  第一图:五代·五台山图

  五代·五台山图,选自第61窟,该窟是五代时期专为供奉文殊菩萨而开凿的洞窟,俗称文殊堂。邮票画面选用的是这幅巨图的局部,绘制的是河东道山门西南,即今山西太原市至河北正定县的方圆250公里以内的山川地形和城镇道路。画中山峦起伏,寺院密布,道路交错,商旅、贡使、佛徒穿梭其中,描绘了当年熙熙攘攘的朝山行旅图。

  第二图:五代·于阗国王

  五代·于阗国王,选自第98窟,该窟共有大小供养人近200身,是五代时期最为重要的洞窟之一。邮票画面选用了该画像的大半,是研究中原与边塞政治、文化、民族关系的宝贵资料。

  第三图:宋·观音济难

  宋·观音济难,选自第55窟,该窟是北宋时期的最大洞窟。画面取材于该窟南壁的《观音经变图》。画家根据《妙法莲华经?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中所述,对以大船为中心的水中遇难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。该画设色统一,造型风格一致,船上礼拜的众人忧心忡忡,以及水中、陆地鬼怪的狰狞,都逼真地表现出一种迫在眉睫的灾难。当时,国家的分裂,生活的艰难以及到处潜伏着的社会危机,使人惶惑忧虑,于是强调灾难和企盼救星自然成为艺术的主题。

  第四图:西夏·供养菩萨

  西夏·供养菩萨,选自第328窟,该窟为初唐时期开凿,壁画乃西夏时重绘。邮票画面选取东壁北侧排列有序的四身供养菩萨像,他们均立于莲花座上,体态丰腴,面容圆润,手贯双钥,披挂璎珞,衣纹流畅,质感强烈。大同小异之中,画家又力求其中的变化,头部或侧或偏,手部或摆动、或举莲、或抚摸、或捧盘,表现出人物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。画面正是以其与真人一般大小的人物的准确造型,而成为西夏壁画的代表之作。

1996-20敦煌壁画(第六组)整版套票